新华社南京2月4日电(记者徐机玲)经海峡两岸科学家合作考察研究,在我国贵州省瓮安县发现距今5.8亿年前的动物化石群。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化石群。专家认为,这项成果是探索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大突破,对促进发育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瓮安动物化石群”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和台湾清华大学细胞生物学家李家维教授,去年8、9月在贵州瓮安县联合考察时发现的。经实验研究证实,保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的“瓮安动物化石群”,有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其胚胎化石,这是前寒武纪末全球性大冰期后,地球表面开始升温,陆地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之后最早的多细胞动物纪录。它所代表的时代比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中国澄江动物化石群早5000多万年,比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澳大利亚埃迪卡拉生物群早2000多万年。
中国海峡两岸科学家的这一重大发现,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陈均远和李家维合作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前寒武纪海绵和海绵细胞构造》,将于今年2月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
据陈均远介绍,“瓮安动物化石群”不仅年代久远,其保存的完善程度也为世所罕见。在陈均远展示的化石照片中,个体大小只有0.5毫米到0.75毫米的海绵动物,不仅完整地保存着出水孔、体腔、表皮和骨针等构造形态,组成海绵体的表皮细胞、多孔细胞、颈细胞、阿米巴细胞也清晰可见。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细胞与现代海绵体动物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研究中还发现大量海绵动物胚胎化石、海绵动物幼虫化石。
陈均远说,海绵动物门是多细胞动物最原始的一类。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多细胞动物的了解,主要限于一些生物的行迹化石和一些有争议的动物化石。“瓮安动物化石群”填补了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化石的空白。尤为珍贵的是这些动物化石保存了完好的细胞结构,为科学家从细胞水平研究早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